Workshop
“九蒸九曬”源自道家辟谷養生品的制作,是孫思邈在禹州的寶貴遺產之一。一百多年來,厚生堂遵循“尊古不泥古,創新不失宗”的原則,在不斷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,去偽存真,興利革弊,不斷探索改進,形成了融合燉、煮、蒸、煨于一體獨特的九制工藝,炮制的產品味正、醇厚、功效足等享譽一方,歷為達官顯富家族養生延年備之品。
工藝探源
人文始祖黃帝也是中醫藥和道教始祖,道、醫同出一脈。道家養生理念和追求長生不老的仙術,促進了中藥炮制技術的創新與發展?!熬耪艟艜瘛本驮醋缘兰业谋俟瑞B生,始見于南北朝道士陶弘景著的《神農本草經》“(胡麻)服食家當九蒸、九曝、熬、搗,餌之斷谷,長生不饑”,繼而見之唐朝道醫藥王孫思邈的《千金方》地黃炮制“古法九遍止”,唐?孟詵的《食療本草》黃精炮制“九蒸九曬”。
到宋朝時九蒸九曬產品發展到黃精、何首烏、大黃等11味;到明、清時期擴展到五味子、山茱萸、天門冬、女貞子等17味。絕大部分以增強其補益功能,實現長生或養顏的目的。
工藝創新
尹記厚生堂的“九蒸九曬”工藝,在傳承過程中,歷經了三次大的工藝改革與創新,力求做到有效成分不流失,優化工藝降低成本,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炮制工藝。
燉煮工藝
第一次工藝優化——燉煮代潤。1912年厚生堂大藥房成立后,受《景岳全書》“酒洗鍋內煮爛”的啟發,創始人尹書賢發明了燉煮代潤工藝。
潤藥是中藥蒸制的重要工序,潤藥質量直接決定蒸制品的質量。新工藝采用開始小火慢浸,藥材一般經過半晌的功夫就潤得很透,相當于傳統冷水浸潤1~2天。之后采用大火燉煮2~3炷香的功夫,再改為中火慢浸,至藥汁基本吸收完。
工藝改革后簡化了兩道工序,燉煮的藥材黑潤油亮,藥汁少,避免了藥材有效成分的流失,同時還節約蒸制時間1~2天。
煨燉工藝
第二次工藝優化——煨燉。1944年厚生堂遷回坡街村后,生意蕭條。第二代傳人尹穆如借鑒食品煨湯工藝和建昌幫的炆制工藝,將蒸汁回揉吸收改為“煨燉”,使蒸汁比較容易地吸入藥材內部。自此,厚生堂的炮制方法已由原來的九蒸九曬工藝,改成集燉煮、蒸制、煨燉于一體的新工藝,遂改稱“九制”。
無汁蒸制工藝
2015年厚生堂公司成立后,第四代傳人尹百靈在認真研究祖上傳承工藝的基礎上,提出了“控濕蒸制”理論,認為:在蒸制過程中水蒸氣只是傳熱媒介,通過精確計算,算出蒸制過程保證蒸制腔濕度的用水量,采用外部供熱方式保證熱能,可以有效地減少蒸汁的形成,進而減少炮制工序和勞動強度,提高生產效率。
在這一理論指導下,經過多方研究,發明了通過夾層供熱,保證蒸制腔溫度和濕度,控制與物料接觸傳熱的水蒸氣量的新型蒸制設備,進而發明了智能化中藥蒸制機。蒸制新工藝實現了操作簡單、安全可靠、蒸汁僅為傳統蒸法的5~10%,蒸制時間縮短70%~80%,節約能耗70%以上,產品質量穩定可靠。
工藝的特色
與禹州傳統的九蒸九曬工藝相比,厚生堂的工藝博采眾長,柔和進燉煮和煨燉兩種工藝,使工藝更全面,更具有代表性。原湯原味,氣味純真,氣香味厚、滋補力勝。
(1)安全方便科學。新型智能化中藥蒸制機采用電磁加熱技術,通過PLC智能控制技術,使新設備可以模擬傳統工藝實現燉煮、蒸制、煨燉等工藝,使工藝操作方便科學。
(2)產品味道更醇厚。由于炮制過程沒有藥汁的流失,使產品保持了原料的原汁原味,味道氣香味厚,收率高于傳統方法20%以上,產品質量穩定可靠。
(3)熱源采用電磁熱源,實現了智能化控制,使工藝熱能利用更合理,與傳統的蒸法相比,蒸汁減少90~95%,蒸制時間縮短70%~80%,節約能耗70%以上。
特色工藝
尹氏家族世代中醫,對藥王孫思邈的重蒸工藝研究頗深,在長期的中醫藥實踐中,厚生堂按照“尊古不泥古,創新不失宗”的原則,不斷對傳統工藝去偽存真,形成了獨特的“九制”炮制技藝。
凈制。除第一遍清洗用涌泉河水外,以后的洗潤全部用自釀的黃酒。先用黃酒浸泡,待藥材發脹外皮展開時,再用刷子刷洗一遍,削去只根、頭、尾。
燉煮。為防止潤藥過程有效成分流失,采用燉煮替代傳統的潤藥。將藥材裝入特制的竹桶,加入30%的黃酒,在籠中燉煮一晝夜,直至黃就被吸盡。取出,日曬夜露一晝夜。
蒸制。把燉煮曬干的中藥加20%的黃酒拌潤吸收后,裝入特制的竹籠,底下鋪一層竹葉,使竹葉的清香隨著蒸制進入藥材。蒸一晝夜,取出,日曬夜露一晝夜。如此蒸制七次。
煨燉。為了有效地控制蒸汁,借鑒建廠幫的炆制工藝,最后一次將藥材裝入壇中,再將以前收集的蒸汁和輔料(地黃用黃酒和砂仁,黃精、玉竹用黃酒,何首烏用黑豆汁,槐角用蜜)倒入,把壇子架起來,四周用麥糠堆滿慢火煨燉至輔料和蒸汁吸干。將每次蒸制的蒸汁收集起來加上輔料砂仁,裝入瓷壇,周圍放上麥糠,慢火煨燉至藥汁基本吸完,通過煨燉吸收藥汁的方法優于傳統的揉汁法。
整形。將煨燉后的不規則藥材,趁熱整理成圓柱狀以便于切制,然后日曬夜露至八成干。
切片。將熟藥材切成三分厚銅錢大的圓片,日曬夜露至九成干,裝袋包裝。